皮肤真的会吸收化妆品中的化学物质吗?

皮肤真的会吸收化妆品中的化学物质吗?

Legs of a woman

你可能听说过这样一个耸人听闻的说法:皮肤会吸收60%甚至更多接触到的化学物质。但请放心,这一说法完全是错误的。你的皮肤屏障远比那些散播恐慌的人描述的要强大得多。尽管如此,我们确实知道,某些化学物质可以穿透皮肤。

例如,市场上有大量尼古丁贴片和其他经皮贴剂,它们能将一定剂量的药物通过皮肤传递至血液中。那么,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一种化学物质能否被皮肤吸收?我们是否需要担心化妆品成分穿透皮肤?

皮肤“渗透”与“吸收”的区别

“皮肤渗透”(penetration)与“皮肤吸收”(absorption)这两个术语常被混用,这也是引发误解的原因之一。但两者之间有重要区别:

  • 皮肤渗透 指的是分子穿透了皮肤最外层的角质层(stratum corneum),可能进入表皮层的更深部位,但并未进入血液循环

  • 皮肤吸收 则意味着分子已经穿透整个表皮层,进入真皮层,最终进入血液中。

穿越皮肤的旅程

想象你变成了一分子的大小,比如水分子,高度约为0.27纳米。你正要穿越角质层——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“海洋”。别忘了,角质层的细胞不断脱落并被新生细胞从底部推上来,所以你将一路逆流而上。

听起来已经够难了?还不止于此:你还需要穿过密密麻麻的细胞间隙,绕过仿佛万吨游轮般的角质细胞,还要避开像巡逻鲨鱼般的免疫细胞。

而大多数化妆品成分,在这个“皮肤海洋”里都是“差劲的游泳者”——它们往往走不了多远就被迫返航。这正是配方设计的初衷:化妆品成分是为了作用在皮肤表层而非进入体内

但即便你侥幸突破了60到250微米厚的角质层,还有长达近1000微米的表皮层与真皮层等你穿越,才能最终抵达血液循环系统。而这一路上,还会遇到更多生理屏障。

化学物质是如何穿透皮肤的?

虽然听上去几乎不可能,但确实存在某些“游得更快”的分子。还有一些方法可以增强渗透,比如使用封闭性敷料(可减缓表皮水分流失,助力成分渗透)¹,或通过加入“渗透促进剂”——它们会轻微扰乱皮肤屏障,帮助活性成分进入目标区域(可类比为摩西分开红海)。

这正是经皮贴剂能传递药物的原理之一——尽管如此,经皮给药的效率仍然有限²。也正因如此,监管机构在评估化妆品成分安全性时,会特别考量其是否具备穿透皮肤或被吸收的能力。

深入了解比恐慌更重要

遗憾的是,像“皮肤吸收60%化学物质”这样的说法往往毫无科学依据。有时候是一项研究被错误理解,被片面地引用,最终变成吓人的标题在网络上传播。还有些时候,这些说法甚至压根没有出处,只是空穴来风。

事实上,只有极少数物质真正能穿透皮肤,能进入血液的更是凤毛麟角。下次遇到某些危言耸听的“化学物质危害论”时,不妨先停下来想一想:这个信息的来源可靠吗?有没有更多的证据或背景?多问几个“为什么”,才能看清真相。

作者:Josh Townley,博士(PhD)

Josh 是一位科学作家,拥有超过十年的制药与护肤行业经验。他最初在研发实验室从事产品开发工作,随后转至法规部门负责产品注册。Josh 拥有化学博士学位以及法医学学士学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