痤疮是最常见的皮肤问题之一,尽管十分普遍,但它仍然会导致尴尬、自尊受损,甚至是抑郁。据调查显示,约有三分之二的痤疮患者从未就此问题咨询过医生,而大多数寻求帮助的人也往往在发病约一年后才行动¹。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非处方痤疮治疗方式,并探讨可能诱发或加重痤疮的因素。

但在开始之前需要明确一点:互联网上的所有文章都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建议。痤疮分为多种类型,若治疗不当,可能会留下永久性疤痕,因此建议尽早咨询医生,讨论合适的治疗方案。

饮食与痤疮

现代西方饮食与痤疮之间的关联已几乎毋庸置疑,但要精确找出“罪魁祸首”却一直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。我们常听说的几个“嫌疑犯”包括:巧克力、乳制品、油腻食物和高糖食品。那么它们与痤疮的关联到底有多大呢?

巧克力

尽管被长久以来指认为“痘痘元凶”,但科学研究对此的支持却很有限。有研究显示,即使参与者食用了可可含量是普通巧克力10倍的巧克力棒,其痘痘数量也并未比不含可可的对照组更多²。巧克力的“黑锅”或许背在了它含有糖分和乳制品这两项更可能的诱因上。

乳制品³

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,研究者就对乳制品与痤疮之间的关系产生怀疑。牛奶中含有乳牛妊娠期间分泌的激素,其中的类胰岛素生长因子(IGF)会刺激皮脂分泌。而研究发现血液中IGF水平越高,痤疮病灶的数量也越多。此外,脱脂牛奶对痤疮可能影响更大,因为一些厂商会在其中添加乳清蛋白,这也可能诱发痘痘。

高GI(升糖指数)食物

高GI食物会迅速升高血糖,引发胰岛素的大量分泌,从而刺激雄激素(如睾酮)的分泌,进而加重皮脂分泌³。此外,这种激素波动还会打破IGF与其结合蛋白的平衡,导致角质细胞过度增生——这正是痤疮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。虽然尚无确凿证据表明高糖高GI食物直接导致痤疮,但其影响已引起高度怀疑³。

油炸食品

目前并无证据表明食用油腻食物会直接引发痤疮。唯一可能的风险是:如果你经常接触油烟,例如在油炸过程中,油脂可能附着在皮肤或毛发上,从而堵塞毛孔⁴。

其他诱因

一项针对学生在考试前后皮肤状况的研究证实,压力可显著诱发痤疮⁵。此外,大家也应清楚——“挤痘痘”只会加重问题。另有证据指出,出汗以及青春期或月经期间的激素波动也可能诱发痤疮⁶。

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?

治疗痤疮的方案因类型和严重程度不同而异,各有优劣。对于中度至重度痤疮,建议咨询皮肤科医生,可能需要处方药干预。但对于轻度痤疮,一些常见的非处方成分如过氧化苯甲酰、水杨酸和壬二酸(azelaic acid)可以作为首选尝试。

过氧化苯甲酰(Benzoyl Peroxide)

自1930年代起就被广泛用于治疗痤疮,其原理是在皮肤表层形成自由基,氧化分解痤疮细菌⁷。优点是起效快,但缺点也不少:如会导致皮肤干燥、刺激感,甚至损耗皮肤中的维生素E⁷。此外,它还具有“漂白作用”,可能会毁掉你的衣服、毛巾和枕套。

水杨酸(Salicylic Acid)

作为β-羟基酸(BHA),水杨酸可深入皮肤,溶解堵塞毛孔的皮脂,具有良好的去角质和抗炎效果¹。水杨酸更适合用来治疗非炎性痤疮(如黑头、白头),但对炎症性痘痘效果相对较弱。

壬二酸(Azelaic Acid)

对于敏感肌肤而言,壬二酸是较温和的选择。虽然起效较慢,但副作用少⁷,长期疗效可与过氧化苯甲酰持平⁸。它具有去角化、抗菌和抗炎三重功效,能有效减少黑头、白头、痤疮丙酸杆菌(C. acnes)和表皮葡萄球菌(S. epidermidis)⁹,适用于粉刺型痤疮和丘疹脓疱性玫瑰痤疮。

接下来该怎么做?

如果你患有轻度或偶发性痤疮,尝试调整饮食、管理压力并使用合适的非处方药物,可能已足够控制病情。但如果你长期受到痤疮困扰,或发现病情加重,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,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,避免留下长期影响。